风中的承诺(外三首)
2025-11-02 10:25:48 作者:余开生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余开生,湖南攸县人,毕业于湖南工商大学前身湖南商专商业经济专业。长期从事文字秘书工作,1992年至2010年在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专职从事综合调研、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19年,参与重要文件起草及政策制定,经济政策理论水平与文字功底较深厚。出版《文章就是这么写出来的》《边缘理论》等专著及文集。

风与湖面有个旧约
每年春分,要吹开第一圈涟漪
不用太深,刚好够
游鱼衔着阳光,在波心打个转
风与候鸟也有约
北归时,它会在前头引路
把霜气吹软,把云絮铺成
可以歇脚的毯。候鸟振翅时的哨音
就是给风的回执
连老屋墙上的裂缝
都藏着风的承诺 ——
它从不猛吹,只是在黄昏
带着炊烟的暖,轻轻拂过
怕惊扰了墙根下
那丛等着抽芽的、去年的草籽
风的承诺从不用刻碑
它只是路过万物时,把约定酿成了习惯
你看,涟漪会再圆,候鸟会再返
连最淡的风痕里
都藏着“一定会来”的信笺
炊烟
(一)
从不执着于形状
像一句未说完的话
从烟囱口漏出来
带着米香与柴温
证明某个窗口后
有生活在呼吸
风来,就散了
不是消失
是变成天空的一部分
轻得像遗忘
又重得像存在
(二)
世人看它轻佻
总往云里钻
却没人问它从哪里来
是灶膛里的火
啃着干硬的柴
熬出的一缕热气
是母亲添水时
手腕的弧度
是父亲劈柴时
汗水的温度
它飘得再高
根还在锅底的灰烬里
那些看似无依的自由
都长着人间的根
(三)
每天,同一时刻升起
像钟摆的影子重复
却不相同
今天的它
带着晨露的湿
明天的它
裹着夕阳的暖
没有两缕炊烟
能复制彼此的轨迹
所谓永恒
不是不变的姿态
是每一次消散后
都有人再把它从灶火里
重新捧出来
像时间的呼吸
一吸,一呼
就是一生
(四)
从不争辩存在的重量
只把灶台的温度
揉进风里 ——
消散,是另一种抵达
(五)
每日升起
像时间的懒腰
不赶时钟的刻度
那缕白
重复着不重复的日常
平凡,是最固执的永恒
(六)
风一碰就碎的影子
原是往事在呼吸
抓不住的
未必是虚无
比如炊烟,比如你
留在我心里的温度
(七)
从裂开的灶口钻出来时
是有形状的 ——
就像母亲揉皱的围裙角
就像孩子没系紧的鞋带
伸手去抓,指缝漏下的
不是烟,就像是风的脚印
它从不辩解自己的虚无
毕竟,所有抓得住的
最后都成了灰烬
而它的消散
不过是把位置
还给了一直都在的风
(八)
比云更轻,却栽着
整个屋檐的重量——
米香在里面发酵
碗筷在里面碰撞
连父亲蹲在门槛上的咳嗽
都被它托着
飘得比树梢还高
它从不羡慕云的自由
云没有灶膛做根
风一吹,就慌了
它知道自己的命
是柴禾烧尽前,最后一次
踮脚向远方眺望
原来轻的,从不是炊烟
是我们总把重量
错付给了看得见的形状
(九)
炊烟从不会真正熄灭
那些被它熏黑的窗棂
那些被它染香的黄昏
早把它酿成了另一种形态
在每一次想起“家”的瞬间
它就从心底的灶口
重新升起,带着余温
不慌不忙,像从前一样
不知秋又深
(一)
坐在藤椅上翻旧书
茶盏里的热气
早就散成了一层白霜
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
边缘已卷成浅黄
就像是谁皱起的眉头
远处的山
把青衫换成了灰蓝
连飞鸟都飞得慢了
像是怕碰落枝头最后那点
倔强的绿
我望着天
看云慢慢飘过去
直到暮色漫过脚背
才发现秋深的样子
和去年的等待
一模一样
(二)
夕阳把芦苇染成琥珀色时
雁群的影子,在水面拖得很长
像谁写下的句子,没来得及收尾
风掠过堤岸,带起细碎的凉
我裹紧衣领
才发现岸边的狗尾草
都垂着毛茸茸的秋
抬头,云已薄成秋的信笺
字里行间,全是不知不觉的深
(三)
旧信里夹着的梧桐叶
边缘已卷成浅黄的弧度
像母亲去年叮嘱添衣的话
被风揉得软了又软
我总说等一场秋雨再回信
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里
看着檐角的蛛网,结了又破
破了又结,沾着细碎的秋光
直到今日,呵出的白气
惊飞了檐下最后一只麻雀
才懂,秋早过了归期
我却还在等,那个
说 “秋深再聚” 的人
不说再见
梧桐叶飘落在肩头时
我没说“再见”
它蜷着边,像封没拆的信
叶脉里还藏着夏末的风
我把它夹进书里
不是收藏告别
只是想让明年的新绿
能顺着纹路
找到今年的阳光
树,摇了摇它的枝桠
没送,也没留
落叶也只是在书页间
轻轻翻了个身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