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泉声里的诗魂相遇:从明水到清照的千年回响

——陈明火《在明水古城》与郝俊美的《千年的歌谣》

2025-11-20 19:51:36 作者:郝俊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郝俊美,出生于李清照故里章丘,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美学倡导者、策展人、高级心理咨询培训师、国家高级创业咨询师、国际花艺设计师。

在明水古城
陈明火


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也许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
听到了
水与火的笑谈
来不及与我谋面,便让漱玉泉送来心音
我的瘦骨,似乎回到
心灵开花的季节
突然想,藏在柳枝上的时光见证一下
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
能否互动千年

2025年11月17日于泉西大酒店作


千年的歌谣
郝俊美


山色如黛
画出满月时,你的弯眉
清照的卷帘里,有微光泛起
是潮水的声音
唤醒沉默的勇士

湿漉漉的词语从墨泉奔涌
我不想把这歌谣
遗落人间
你一生的栖息地
洒满阳光

我掌管千年的密语
守望你醒来的黎明
春风掀开荒凉的额头
繁花已盛
我用婴儿的眼睛
打量春天

一些词语想跑出来
黄昏后的那场醉,开启遐想
适合在夜晚来临前,做个铺垫
易安路上
东风吹来
千年的歌谣

2023年11月17日写于百脉泉

 

  作为生于章丘、长于百脉泉畔的我,始终觉得这片土地流淌的泉水中,无不藏着李清照的呼吸,奔腾的泉眼应该就是她从未离开的心跳声。

  当采风活动将天南地北的诗友汇聚于此,陈明火老师的《在明水古城》与我的《千年的歌谣》,恰似两脉泉水——一脉携着火的热情叩问历史,一脉含着土的湿润守望记忆。
 

  一、陈明火:以“明火”叩响“明水”的时空对话
 

  陈老师的诗,自带一种举重若轻的穿越感。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名字“明火”融入古城“明水”,让水火本不相容的哲学命题,在词人李清照的故乡化作一场“笑谈”。这笑谈里有酒、有泉、有沉睡千年的词魂,更有当代诗人与古代词仙的灵犀相通。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无疑是清照的化身,而“漱玉泉送来心音”一句,让我这章丘人倍感亲切——那眼泉水至今仍在故里涓涓流淌,仿佛她的词心从未干涸。陈老师以“瘦骨”自喻,却在与清照的隔空对话中感受到“心灵开花的季节”,这是诗歌跨越时空的治愈力,更是古城文化血脉的复苏。

  最动人的发问落在结尾:“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能否互动千年?”这不仅是诗人的自省,也是对当代文化传承的叩问。在章丘,我们始终相信:词魂不灭,只要泉水还在涌动,诗的火种便会长存。
 

  二、我(郝俊美)的回应:以“千年歌谣”接续易安词脉
 

  作为才女清照的同乡人,我是两年前在游玩古城走在易安路上时匆匆写下的这首《千年的歌谣》,当陈老师将他写下的这首《在明水古城》发来给我后发现,竟然我记录的文字里有某些可以附和陈老师这一首诗歌的部分,心中顿时欢喜,是传承千年的易安词风让两首诗相逢。

  我是以对这片土地的血脉深情和记忆出发,唱出心中的歌,没想到今日恰好能接续陈老师诗中的部分相关对话。

  她“山色如黛/画出满月时,你的弯眉”——这弯眉是清照笔下“斜飞宝鸭衬香腮”的眉眼,也是明水古城墙的曲线;“清照的卷帘里,有微光泛起”则是我对故乡先贤最温柔的想象:她的词章如潮水,一遍遍唤醒我们这些“沉默的勇士”。

  我刻意使用了“湿漉漉的词语从墨泉奔涌”的意象。章丘的墨泉黝黑如墨,喷涌如雪,正如清照的词,从悲慨中生出力量。而“我不想把这歌谣遗落人间”,正是我作为章丘儿女的使命——我们不仅是她的读者,更是她词中精神的传承者。

  诗中反复出现的“千年”“黎明”“春风”,正是对陈老师“互动千年”之问的回应:只要我们还在用“婴儿的眼睛打量春天”,还在易安路上倾听“东风吹来”,清照的歌谣便不会终结。
 

  三、双诗共鸣:当古城成为诗意的磁场
 

  个人感觉,这两首诗形成有趣的呼应:陈老师的诗是“外来者”对古城的到访与思考,我的诗则是“原乡人”对土地的呢喃与守望。他的诗理性中见温度,我的诗柔美中藏筋骨;他聚焦于水火相融的瞬间,我着墨于词脉流淌的永恒。

  庆幸的是,在明水古城,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柳枝上的新芽与宋词里的残酒,游人的惊叹与乡人的沉默,现代诗的自由与古词的格律……它们共同构成这座古城的精神磁场。而清照,始终是磁场中心那枚不熄的磁针。或许正如陈老师所说,真正的诗意不在于形式的古今,而在于心灵是否愿意向历史敞开。当明火与明水相遇,当新诗与古词共颤,章丘便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成为无数人追寻汉语之美、精神之源的灯塔。

2025年11月18日于山东大学学人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