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抽丝结茧(组诗)
2025-10-31 作者:瘦梦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瘦梦,本名熊小平,中国作协会员,武宁县作协主席。已在期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200多篇,作品入选《海内外新诗选萃》《百年经典•青少年美文阅读•散文诗精读》等多种选本,出版《瘦梦诗选》新诗卷和散文诗卷两部。

一次事故,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伤口
有人急于缝合,有人拼命朝里扔沙袋和泥浆
所有的吊机、挖掘机、铲车、运土车,都被
勒令停止吵吵嚷嚷。它们一律板着面孔
列队接受各级检查
相同的话语,被问了不止十遍
每一句,都是一枚凌厉的刀子
另一边,事故的主人,则静静躺在门板上
铁青的嘴唇紧闭着
真相,被他一口吞进肚里
淋漓的鲜血,比红绸布上刷写的标语和口号
更加醒目
嚎啕大哭声响起过后,就是一阵阵讨价还价
这一刻,生命的价值,才可以抵得上
一卷卷花花绿绿的钞票
而我们,早已见惯了鲜血
热血不再沸腾
痛风记
昨夜春风又绿江南岸
但没想到,却伤了我的两只大脚趾
其实也不能怪风,更何况是春风呢
要怪,只能怪这人间
太多的口腹之欲,饕餮之欢
疼痛来得如此突然,好比一夜东风
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种肆意的欢谑
拂不开紧皱的眉头
想去找一根中年的拐杖
遍寻院内林木,皆未及弱冠之年
想想还是算了吧,别人都还是豆蔻年华
对我来说,疼一点痛一点
都不妨由中年迈进老年
结石记
到底有一种什么痛,能化为石头
并且凝结在身体深处
是我贫瘠村庄里那眼碱涩的水井
还是我童年时菜色的回忆
亦或是中年后,每个日子里的粒粒沙尘
它们都化为一颗颗石头,堵在身体内
痛,比石头更冷更重
有时我们不得不相信命运
在前行的路上,有崎岖,有险滩
就像在身体的内部,有毒瘤,有石头
随便一劫,都是中年一难
是不是太多泪水,都化成了石
是不是太多肉身,都能变为舍利子
人生这一痛,痛得玉石皆可焚
观鸟记
他们在长颈白尾雉出没的地方
建起了一个个站点
在鸟们都没窝搭的大树上
架起了站台
他们的工作就是观察鸟们的作息生活
尽管自己的生活,都如一团乱麻
但有时也想抽丝结茧
在大树上站久了
他们也想把自己变成一只鸟
至少是二级以上国家保护的珍禽
这样,他们就不用任何劳作
只需被人围观,便可饱腹
只可惜,他们的幻想
至今都生长不出翅膀
花海记
他们在这片湿地的腹部开挖
杂草刀斫,芦苇火烧
连芦竹深埋的根,一一挖岀
为了掩盖这一道道伤口,他们种上花
——丰腴的波斯菊,妖娆的粉黛子草
再让百合花听从他们
五月开一次,十月又开一次
一串串孩子,被老师们从四面八方牵来
——前有一个老师引领,后有一个老师压阵
他们小小的身影,围住这片花海
就像是一道道篱笆,或是栅栏
而这些波斯菊,紫秋英
仍天真地绽放,保持着统一的姿态
蜂蝶不管不顾地忙碌
大地的蜜汁呀,在金黄的花丛中
流淌
在路上
在路上,我遇见老者
都会向他点头,致敬
遇见少年,会向他问好
唯独遇见中年人
我不知该对他说什么
或许,我说的和未说的
他都懂
和诗人去伊山
因为这是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一路上,连人的足迹也被保护起来了
伊山河断流了,满河床的鹅卵石
都成为河的弃子,满腹委屈和心酸
再也无法荡漾
路,比这个冬日更显得细瘦
我和一位比这条路更消瘦的诗人
走在这条路上
三十多年前,诗人就是从这条路上
蜿蜒而出。匍匐的身子
比脚下的河水更低,迟滞的脚步
惊不起一丝波澜
那时物质匮乏,地里种的红薯玉米
撑不起日渐长大的年龄。但河水
是丰满的,顺着河流漂去的日子也是丰腴的
甚至,一直漂至广州的灯红酒绿里
而现在,归来的路更窄更长
路上,不时遇上一两个深潭
逼视诗人的目光是凛然的
让诗人和枫杨的叶子一样,有点焦虑和受惊
这条路呀,一走就是半生
路旁的芭茅呀,也和我们一起白了半边头
再上九宫
有些曾经的遇见
一转身,就是三十六年
相册里的照片,都张张泛黄
再见到的面孔,也是模糊一张
幸好还有路旁一座石屋
石彻的日子,还很明朗
青春被身旁这条小溪一再漂洗
九宫山上云关寺的钟声
还和白云一样洁白
直到一片雪花落下
三十六年的每一个碎片
都从空中飘飘洒洒
我们四目相对
如那座老屋的两扇木门
在风中颤栗
饮一壶老酒
酒尚未开瓶
泪,先自流
酒是老酒
泪,也是老泪
酒再醇,也醇不过岁月
人再老,酒杯里还能照见容颜
尝一尝这杯老酒
舌尖上,还会跳起惊雷一串串
昏黄灯火下,两个老白头
酒酣后,青砖上的霜迹,也会透出红晕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