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咏叹中的明媚之心
——读陈明火时隔48年的两首诗
2025-11-20 作者:邢海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邢海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绥化学院中文系教授。
此次,在济南马启代的诗歌研讨会上,与著名诗评家陈明火先生相遇,我们立马成为好朋友。先前读过他不少评论,率性自然而有见地,但很少读到他的诗。这次他把写于1977年的一首诗《戈壁滩》展示给我,让我眼前豁然一亮,那个时代就写得这么好,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了。第二天我们同去章丘的明水古城看李清照故居,明火先生兴致极高,回到宾馆写了一首感怀诗,题目为《在明水古城》发在会议群里,兼做留别的感言。
从当年的《戈壁滩》,到今天的《在明水古城》,时光流转四十八载,一条沧桑之路让人感慨万千。陈明火的诗歌创作在岁月沉淀中完成了从戈壁苍凉到古城温润的情感迁徙,却始终坚守着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与精神世界的坚守。两首诗作跨越时空对话,在沧桑咏叹中藏着一颗未曾褪色的明媚之心,在时空的距离中见证生命态度的演进与精神内核的传承。
读陈明火的诗,我读出了率真的性情来,读出人生的底蕴和艺术表现的才华。他是一个真诚而通透的人,他的诗也是,诗如其人,从他的诗里我看到了一颗明媚之心。写于1977年的《戈壁滩》,虽不是陈明火的“少作”,但毕竟邻近标语口号的时代,受一些影响自是不足为奇,而他的这首早期之作却没有直白或庸俗的痕迹:
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
被太阳喝光了
这里,拒绝悲欢
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
只允许满地的石头
陪护好阳光
为一些
似是而非的真理
燃烧自己
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极致苍凉的生命境遇,有大写意的直接、顿挫效果。开篇“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被太阳喝光了”,用连续的“喝光”凸显出强势剥夺生命原汁的严酷语境,水的枯竭是自然生机的消亡,石头“血”与“感觉”的耗尽则是生命感知的寂灭,将戈壁的贫瘠与残酷具象的诗意情境。诗人以冷峻的笔触剥离情感温度,“拒绝悲欢/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既写出戈壁的自然物理性征,暗合了特定年代里生命个体的压抑状态,将环境的荒芜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克制与隐忍。
诗人揭破了一种没有自由选择的无奈,“只允许满地的石头/陪护好阳光”,其中暗含了无法自我掌控的悲剧性。而“为一些/似是而非的真理/燃烧自己”,则是一种无法逃离的苦难,是生命被强制的空转和耗费。诗所书写的精神困境,具有特定时代的焦虑和茫然,但诗人心灵深处仍有一种隐隐的希望之火,其中也不乏远方的明媚和蔚蓝。
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说:“大凡人无才,则心事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他说写诗需要才、胆、识、力,否则就会无所建树。仅从陈明火的这两首诗看,即足具才、胆、识、力,既有思辨的锋芒,又有艺术表现的从容与机敏,具有极高的创造能力。
陈明火《在明水古城》一诗中,与当年的《戈壁滩》相比变化也是明显的,褪去了一些火气、躁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透出了成熟的温润与灵动,充分显现了纵览古今的生命底色:
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也许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
听到了
水与火的笑谈
来不及与我谋面,便让漱玉泉送来心音
我的瘦骨,似乎回到
心灵开花的季节
突然想,藏在柳枝上的时光见证一下
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
能否互动千年
诗作开篇“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以自己的姓名与古城的地名巧妙呼应,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亲近”二字打破时空隔阂,让古城从历史遗存变为可对话的生命载体。明水古城是宋代伟大词家李清照的故乡,陈明火作为现代诗人来此是一次文化和诗的朝拜,他的抒情有着极强的代入感,他打开灵魂的障蔽与隔阂,与李清照沟通对话,诗意地实现了古今不同时代的交流。“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听到了/水与火的笑谈”,将历史想象注入现实场景,“词仙”的意象勾连起古典文脉,“水与火的笑谈”则暗合诗人与古城的精神融会,在虚实相生中让历史焕发生机。
诗人的主体性点亮了诗意的灯盏,“我的瘦骨,似乎回到/心灵开花的季节”,是时光流转中精神状态的鲜活回归,戈壁时期的隐忍在古城温润中舒展,生命从“燃烧自己”的悲辛转向“心灵开花”的明媚。而“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能否互动千年”的追问,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新诗的现代性与古词的古典韵致、个体的生命历程与古城的历史沧桑形成多维共振,在时空对话中彰显出对文化生命力的笃定与期许,让诗歌在温润中透出深沉的精神亮色。
两首诗作时隔四十八年,却形成清晰的精神脉络与情感递进。从戈壁滩的“拒绝悲欢”到明水古城的“心灵开花”,诗人的生命态度从苦难中的坚守转向岁月中的舒展,情感表达从冷峻克制走向温润灵动,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精神世界的坚守始终未变。戈壁的“燃烧自己”是绝境中的精神执着,古城的“互动千年”是岁月中的精神丰盈,前者是生命韧性的淬炼,后者是生命境界的升华,前后连结,共同构成诗人完整的生命诗学。
在泉城济南有缘与陈明火相遇,此时他虽已年过七旬,但仍是身姿挺拔、精力旺盛,行走往来就像年轻人一样。他的诗他的文章,仍是有激情、见血性,经过岁月磨砺只是日渐成熟。今天读他的两首诗,心中的感慨犹深,时光改变了诗歌的意象与格调,更沉淀出生命的厚度与温度。
四十八年的岁月流转中,诗人从直面现实人生拥抱温润,坚守真理,对话古今,在沧桑咏叹中始终保持着一颗明媚之心,这份明媚,是戈壁绝境中不熄的精神微光,是古城岁月里舒展的生命情怀,更是穿越时光而愈发坚定的生命信仰,让两首诗作跨越时空,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命、岁月与精神传承的动人乐章。
从当年的《戈壁滩》,到今天的《在明水古城》,时光流转四十八载,一条沧桑之路让人感慨万千。陈明火的诗歌创作在岁月沉淀中完成了从戈壁苍凉到古城温润的情感迁徙,却始终坚守着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与精神世界的坚守。两首诗作跨越时空对话,在沧桑咏叹中藏着一颗未曾褪色的明媚之心,在时空的距离中见证生命态度的演进与精神内核的传承。
读陈明火的诗,我读出了率真的性情来,读出人生的底蕴和艺术表现的才华。他是一个真诚而通透的人,他的诗也是,诗如其人,从他的诗里我看到了一颗明媚之心。写于1977年的《戈壁滩》,虽不是陈明火的“少作”,但毕竟邻近标语口号的时代,受一些影响自是不足为奇,而他的这首早期之作却没有直白或庸俗的痕迹:
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
被太阳喝光了
这里,拒绝悲欢
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
只允许满地的石头
陪护好阳光
为一些
似是而非的真理
燃烧自己
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极致苍凉的生命境遇,有大写意的直接、顿挫效果。开篇“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被太阳喝光了”,用连续的“喝光”凸显出强势剥夺生命原汁的严酷语境,水的枯竭是自然生机的消亡,石头“血”与“感觉”的耗尽则是生命感知的寂灭,将戈壁的贫瘠与残酷具象的诗意情境。诗人以冷峻的笔触剥离情感温度,“拒绝悲欢/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既写出戈壁的自然物理性征,暗合了特定年代里生命个体的压抑状态,将环境的荒芜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克制与隐忍。
诗人揭破了一种没有自由选择的无奈,“只允许满地的石头/陪护好阳光”,其中暗含了无法自我掌控的悲剧性。而“为一些/似是而非的真理/燃烧自己”,则是一种无法逃离的苦难,是生命被强制的空转和耗费。诗所书写的精神困境,具有特定时代的焦虑和茫然,但诗人心灵深处仍有一种隐隐的希望之火,其中也不乏远方的明媚和蔚蓝。
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说:“大凡人无才,则心事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他说写诗需要才、胆、识、力,否则就会无所建树。仅从陈明火的这两首诗看,即足具才、胆、识、力,既有思辨的锋芒,又有艺术表现的从容与机敏,具有极高的创造能力。
陈明火《在明水古城》一诗中,与当年的《戈壁滩》相比变化也是明显的,褪去了一些火气、躁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透出了成熟的温润与灵动,充分显现了纵览古今的生命底色:
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也许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
听到了
水与火的笑谈
来不及与我谋面,便让漱玉泉送来心音
我的瘦骨,似乎回到
心灵开花的季节
突然想,藏在柳枝上的时光见证一下
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
能否互动千年
诗作开篇“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以自己的姓名与古城的地名巧妙呼应,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亲近”二字打破时空隔阂,让古城从历史遗存变为可对话的生命载体。明水古城是宋代伟大词家李清照的故乡,陈明火作为现代诗人来此是一次文化和诗的朝拜,他的抒情有着极强的代入感,他打开灵魂的障蔽与隔阂,与李清照沟通对话,诗意地实现了古今不同时代的交流。“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听到了/水与火的笑谈”,将历史想象注入现实场景,“词仙”的意象勾连起古典文脉,“水与火的笑谈”则暗合诗人与古城的精神融会,在虚实相生中让历史焕发生机。
诗人的主体性点亮了诗意的灯盏,“我的瘦骨,似乎回到/心灵开花的季节”,是时光流转中精神状态的鲜活回归,戈壁时期的隐忍在古城温润中舒展,生命从“燃烧自己”的悲辛转向“心灵开花”的明媚。而“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能否互动千年”的追问,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新诗的现代性与古词的古典韵致、个体的生命历程与古城的历史沧桑形成多维共振,在时空对话中彰显出对文化生命力的笃定与期许,让诗歌在温润中透出深沉的精神亮色。
两首诗作时隔四十八年,却形成清晰的精神脉络与情感递进。从戈壁滩的“拒绝悲欢”到明水古城的“心灵开花”,诗人的生命态度从苦难中的坚守转向岁月中的舒展,情感表达从冷峻克制走向温润灵动,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精神世界的坚守始终未变。戈壁的“燃烧自己”是绝境中的精神执着,古城的“互动千年”是岁月中的精神丰盈,前者是生命韧性的淬炼,后者是生命境界的升华,前后连结,共同构成诗人完整的生命诗学。
在泉城济南有缘与陈明火相遇,此时他虽已年过七旬,但仍是身姿挺拔、精力旺盛,行走往来就像年轻人一样。他的诗他的文章,仍是有激情、见血性,经过岁月磨砺只是日渐成熟。今天读他的两首诗,心中的感慨犹深,时光改变了诗歌的意象与格调,更沉淀出生命的厚度与温度。
四十八年的岁月流转中,诗人从直面现实人生拥抱温润,坚守真理,对话古今,在沧桑咏叹中始终保持着一颗明媚之心,这份明媚,是戈壁绝境中不熄的精神微光,是古城岁月里舒展的生命情怀,更是穿越时光而愈发坚定的生命信仰,让两首诗作跨越时空,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命、岁月与精神传承的动人乐章。
2025、11、19于威海南海新区
附:
在明水古城(外一首)
陈明火
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也许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
听到了
水与火的笑谈
来不及与我谋面,便让漱玉泉送来心音
我的瘦骨,似乎回到
心灵开花的季节
突然想,藏在柳枝上的时光见证一下
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
能否互动千年
2025年11月17日于泉西大酒店作
戈壁滩
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
被太阳喝光了
这里,拒绝悲欢
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
只允许满地的石头
陪护好阳光
为一些
似是而非的真理
燃烧自己
1977年10月13日
在明水古城(外一首)
陈明火
明火来了,明水显得很亲近。也许
抱着残酒浓睡的词仙
听到了
水与火的笑谈
来不及与我谋面,便让漱玉泉送来心音
我的瘦骨,似乎回到
心灵开花的季节
突然想,藏在柳枝上的时光见证一下
明火与明水、新诗与古词
能否互动千年
2025年11月17日于泉西大酒店作
戈壁滩
水被石头喝光了,石头的血、石头的感觉
被太阳喝光了
这里,拒绝悲欢
拒绝所有与春天相关的消息
只允许满地的石头
陪护好阳光
为一些
似是而非的真理
燃烧自己
1977年10月13日
很赞哦!
()